 陵水党建

搜索

关于陵水县村级工作人员队伍管理调研报告

稿件作者: 日期:2016-02-22

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村级工作人员工作机制(本报告中,村级工作人员专指除村“两委”干部外,由县财政支付报酬并在农村基层开展专项工作的人员),充分发挥村级工作人员作用,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劳局、县财政局协助派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通过发放调查表、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村级工作人员工作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并进行综合研判。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全县共有24种岗位26种类别。岗位设定总人数6756名,实有工作人员5700名,其中,兼职人员1305名,占实有人数的22.9%。

1、岗位分类

    根据工作区域,将岗位分为镇一级和村一级。

镇一级各类工作岗位包括:就业调查员、消防文员、残疾人专职委员、镇联防队员、治安巡防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护林员、公厕管理员、耕地保护协管员、水库管理员。

村一级各类工作岗位包括:计生员、卫生员、文化宣传员、畜牧兽医员、农技员、农保协管员、网格管理员、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司法调解员、残疾人协管员、村邮员、防震员、村级综合管理人员(“三乱”岗人员)、交通协管员、村级保洁员。

其中,残疾人专职委员和食品药品监督员分镇和村两级。

    2、其他分类

全县村级工作人员中,男女比例4.9:1;文化程度上,大专以上410人,占7.2%,高中或中专2097人,占36.8 %,初中及以下3193人,占56%;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下1453人,占25.5%;36-55岁3790人,占66.5%;56岁及以上457人,占8.0%。总体呈现,男性比例偏高、学历水平较低的趋势。

    (二)聘用方式及管理模式

1、聘用方式

    村级工作人员的聘用方式总体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由业务主管部门(即机关单位)聘用;二是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用;三是由乡镇直接聘用。聘用形式一般为合同聘用。

2、管理模式

村级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总体分为三类:一是由乡镇直接管理,包括乡镇直接招聘的所有人员类别;二是由业务主管单位直接管理多,乡镇协助管理,如计生员、计生协管员;三是由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共同管理。

    二、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发现的村级工作人员工作状态问题共性,将其分为三个维度:

    (一)工作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村级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工作方法相对简单,业务素质低,大部分不会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完成工作。

二是存在不胜任现职现象。部分村级工作人员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容易产生工作懈怠的现象;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还存在没有担当的现象,担心得罪街坊邻居,经常出现工作完成度不高的情况。

三是存在“吃空饷”、兼职现象。部分村级工作人员存在经常不在岗,甚至存在“吃空饷”问题。兼职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兼任数个村级工作岗位的情况;普遍反映有身兼多职不担当、无法兼顾,或者拿钱不做事、干一份工拿几份钱的情况。

    (二)业务主管单位存在的问题

业务主管单位普遍存在招聘之后管理失之于宽的问题。仅有少部分业务主管单位由于业务性强、任务量大,对应的村级工作人员的管理较严格,联系较紧密,如计生委。

一是在招聘中,直接参与过程的少。大部分业务主管单位仅提供政策依据,一般不直接进入招聘选人过程,而是全部由乡镇代理,聘任完成后仅要求乡镇报送名单或总数,甚至有个别业务主管单位对村级工作人员名单没有底数,不做任何把握。

二是在工作中,下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不够。对村级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不够。由于大部分的村级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比较单一,任务量较为分散,部分业务主管单位在开展培训业务方面有所懈怠,导致部分村级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够。

三是在管理中,对村级人员直接管理的少。部分业务主管单位仅对镇一级下达工作要求,仅要求镇一级报送材料及信息,再由镇一级去管理村级工作人员,对村一级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管理关系。

    (三)工作乡镇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村级工作人员的常态化管理缺失。只有少数镇级工作人员在镇政府的日常管理下,部分村级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到岗工作,缺乏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和纪律约束,村级工作人员工作纪律、组织纪律较差。

二是对村级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缺失。由于村级工作人员的业务主管单位千头万绪,存在多头管理情况,工作乡镇不便出台与村级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在管理方面约束力度不足。

    三是对村级工作人员的指导工作较少。大部分工作岗位技术性要求高,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开展业务指导,乡镇仅对村级工作人员进行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和业务指导的情况较少。

    三、主要现象的原因分析

对村级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兼职严重和不胜任现职两类现象进行分析,将原因归纳如下:

(一)村级工作人员兼职严重现象原因

1、大部分村级工作岗位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村干部配合工作,因此村干部本人及其亲友更容易获取招聘机会;

2、部分岗位对文化要求高,比如文化宣传员等,因此由村文书或者村“两委”兼职的机会较大;

3、部分村级工作岗位的招聘程序不够完善,招聘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存在“内定”的因素;

4、个别乡镇为了方便管理,将个别村级工作岗位全部由镇联防队员兼职,但开展工作后发现设置不尽合理,应选本村村民担任。

(二)村级工作人员不胜任现职原因

    1、部分岗位招聘方式不科学,招聘单位没有根据岗位要求,设置招聘条件,存在低标准、低要求招聘,出现部分招聘到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不强,老龄化问题、学历偏低等问题,无法胜任相关工作;

    2、对村级工作岗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是考核和绩效方面没有制约性,工作人员随意性较强;

    3、有些岗位补贴过低,也没有绩效补贴,干好干差都一样,比如食品安全协管员、防震员、耕地协管员等岗位,导致该岗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

    4、部分岗位没有细化岗位职责说明,导致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仅停留在按照上级交代任务埋头干;

5、个别村级工作人员私自转包、顶岗、离岗等问题不向乡镇及时汇报,导致乡镇不能正常开展管理。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协管员队伍建设缺乏统一的协调领导机制的问题,建议成立整合村务工作人员队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县政府牵头抓总,县人劳局、县财政局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试点开展整合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整合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系统整合村级工作岗位,实现村级工作人员队伍集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一是整合工作人员,建设统一管理、精干专职的村级工作人员队伍。全面整合24类工作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设置情况,将部分工作内容较简单、招聘要求较统一的村级岗位统一规范,设置全职工作的村级工作职务,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并以辖区服务人口为基数,核定每个村(社区)2-3个名额,统称为村务专职工作者。同时,实行分工不分家,每位村务专职工作者日常岗位和工作职责相对固定,但开展工作时,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来统筹安排,盘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村务工作人员的综合效能,真正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

二是整合工作机构,建设统一行权、规范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的村级便民服务站点为基础,对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在村级设立的各种办事机构进行整合,村务专职工作者日常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办公,全面承接村级事务性工作。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服务站点主任,负责抓好服务中心管理、队伍建设、任务落实,形成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是整合工作资源,建设统一调配、高效利用的运行保障机制。对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在村级设立的各种办事机构的办公设施、经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办公场所、活动阵地、工作经费、工作设备等将由乡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化零为整,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整顿领钱不干事、兼职不担当、转包岗位现象,解决村级工作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和管理困难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长驻村、职业化的村务工作人员队伍,既方便村民办事,又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农村工作合力。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强化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建立村级工作人员开展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对村级工作人员广泛开展岗前和在岗培训,使新入职员工能够更快的适应本岗位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能。强化培训次数和频率,力争每年所有村级工作人员都得到至少一次业务培训,并提升一个技能等级。二是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根据村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设置专业性强的培训课程,并随时根据业务内容变化,组织更多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走进基层。培训课程完成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评估,严格检验培训成效。

(三)制定相关工作管理和考核制度

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人员开展人员动态管理,实施定期考评,达不到最低标准的不能上岗,实行优胜劣汰,强化工作人员学习、工作积极性。对现行人员开展一次规范整理,对“吃空饷”人员严肃处理,对转包、顶岗、离岗进行惩戒。注重加强村级干部权力监督及警示教育。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并坚持规范实施,可以考虑根据业务内容适当推行绩效考核;在年度考核时重点加入服务对象评价,促进提升村级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适当考虑评优表彰,给予村级工作人员精神鼓励。三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架构,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探索将机关下沉到农村的各类人员统归村级党组织管理,建立由乡镇实施人员管理、业务主管单位实施业务管理的制度,有效规范村级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机制,明确以群众为监督主体,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强化监管,不定时开展通报批评,进一步加大约束力。

(四)强化保障,增强村级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一是适当提高工作补贴。设置全职村务工作人员岗位后,应根据社会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村务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同时,根据乡镇反映,个别不宜整合的岗位,岗位处理信息量较大,工作较辛苦,也应酌情提高。二是加强安全保障。为专职村务工作人员和个别带有危险工作性质的岗位,比如畜牧兽医员等购买保险,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合理设置个别工作岗位。根据乡镇党委实际工作需要,对个别岗位授权乡镇党委设置。比如新村镇临高流动党支部调解员,由于不是正式调解员身份,工作辛苦但报酬得不到保障。